长虹重新定义智慧家庭 开启OTO商业模式

中国智能家居网 2015-08-06 21:51:20 来原:智能家居网 
  • 推荐到:

   近年来,智慧家庭概念异常火热,几乎是席卷了整个家电行业和互联网行业。海外有三星的Smart Home,苹果的HomeKit等在智慧家居生态系统的布局;国内有美的M-Smart智慧家居战略、海尔暴风科技和魅族推U+智能操作系统、乐视、格兰仕、TCL、创维等纷纷抛出智慧家居战略规划,以及苏宁云商、三大通讯运营商也各自给出了智慧家居的综合解决方案等等。智慧家庭可谓玩家众多,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, 结果还是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。

  正当从业者还在纠结于“智慧家庭”的出路在哪里、如何理解“智慧家庭”时,上周二,长虹正式对外宣布其国内首个“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”服务新模式正式落地,通过智慧社区重新定义智慧家庭,并更进一步诠释在长虹“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”计划中,首期正式上线运营“点点帮”智慧物业和“妥妥医”智慧健康两大业务平台。

  

  区别与现有的智慧家庭模式或智能家居解决方案,长虹是在“智慧社区“下定义”智慧家庭”的,其内涵何在?

  据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介绍,“自2013年发布三坐标智能战略以来,沿着‘协同化’方向打造智慧社区、智慧家庭便成为长虹的重要发展方向。进入物联网时代,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互联网,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设备、内容和用户入口,缺少设备、内容和用户之间的广泛联接,设备之间是孤立的、不协同的。面对这样的问题,长虹推出了IPP联接协议框架。”据悉,IPP是一个基于互联网、面向物联网的联接技术框架,超越苹果的HomeKit和国内的闪联技术之上,通过IPP协议,可以实现泛虹设备和友商设备之间的互联、互通、互控。

  阳丹表示,“IPP建成之后,它将成为一个以设备、内容、用户的超级汇聚。它的诞生,也势必在这个以设备、内容、用户为核心元素的信息社会开拓全新的生活方式,并将智慧家庭的伟大梦想照进现实。”下班回到家门口,系统将自动识别你的业主身份打开大门。同时家庭控制中心启动提前设置好的“回家模式”,不用任何操作灯光系统自动节,空调开启并自觉调整到最适合你的温度。电视机也很懂你,提前开启并跳转到你喜欢的节目。甚至连冰箱都提前根据你口味搭配的菜品,由第三方商超配送到小区的智能储物柜中......

  

  “这不是一幅对未来的想象场景,而是IPP带给我们的真实体验。“阳丹介绍说,IPP是长虹智能战略落地的基础,是长虹基于互联网、面向物联网时代的独特认识和理解。“因为IPP以人为中心,因此打破了家庭和社区的界限。因为人的存在,联接了家庭和社区。因此长虹开创性的提出了‘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’模式,从智慧社区切入,整合社会资源,强化线下优质服务,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。”

  这便是长虹通过“智慧社区”定义“智慧家庭”的真谛,区别于“智能不智”简单的互控式智能家居系统;也区别于“互联不通”、家庭被不同品牌设备割裂的孤岛式智慧家庭模式。与此同时,这也是一套全新的“智慧社区”运营模式,基于IPP框架,长虹同步推出了“点点帮”智慧物业业务平台,打造全新的社区OTO服务模式。据阳丹介绍,“线上依托长虹优质的硬件产业能力和线下业务支撑能力,通过长虹‘物联网+’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相应的联接。”

  “简单的说,长虹OTO的智能化社区,聚合了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,将为业主们的社区生活变得更加便捷、轻松和美好。”阳丹表示,长虹将以智慧物业为核心,推出1+N的“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”整体应用解决方案。长虹点点帮将联手小区物业构建物管平台,衔接水电、门禁、日用品送到家、家政、保姆、ETC、车位等服务端口,提供“线上+线下、云端+终端、平台+业务”的一整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。

  

  目前,长虹正在从从三个层面推进和实施长虹智慧社区项目。第一,通过社区门禁,光纤入户等硬件层面业务,以及长虹自主研发的蓝牙专利技术、安装技术等,以用户的痛点作为切入口,绑定用户的刚性需求,有效黏住用户。第二,与物业管理公司共同搭建一个社区平台,将社区周边的商业、宅配、社交、家政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整合到长虹智慧社区APP中,解决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。第三,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公司、地产投资公司的合作,整体上提供一体化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,构建多方受益的新商业模式。

  在投资界看来,“智慧社区产业未来将是万亿级的市场。”进军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领域,无疑是长虹整个商业模式的一次重大转折,是长虹智能战略的一次重要落地,意味着长虹率先打破了单一硬件盈利模式,成功构建起‘终端+应用+服务’的新商业模式,创造了基于家电的跨界融合的新业态。区别于现有的“智慧家庭”和“智慧社区”模式,长虹“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”服务模式将是一个完全开放协同的社区OTO生态圈,可以说为当前的智慧社区建设开辟了新路径,为家电行业转型发展开辟了新方向。

扫一下,关注中国智能家居网微信号